2015年预付卡发行规模有所回升 逐渐走向电子化道路
随着预付卡企业合法地位的确立,行业发展及监管政策的配套完善以及预付卡企业在业务拓展和转型方面的持续努力,预付卡的社会认知和接受程度在不断提升。作为较为特殊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预付卡支付机构聚集的资金主要流向线下实体门店消费,能持续发挥商户引流、促销、增强客户粘性的作用,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便民惠民方面做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预付卡行业能够有效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市场就业机会,缓解电子商务对实体门店的冲击。在国内市场及政策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前提下,预付卡机构整体盈利水平降低,预付卡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2016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指出, 2015年预付卡行业整体发展相对缓慢,相比于交易额迅猛增长的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业务,多数预付卡机构发卡业务不增反降,受理规模也相应收到一定程度影响。预付卡机构的传统盈利空间在逐步缩窄,利润的主要来源如沉淀资金利息、交易佣金水平和残值收益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行业整体环境趋于严峻、新的业务模式建立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大多数预付卡机构仍在逆境中努力探索和开拓业务,通过优化商户结构和受理环境,尤其是通过丰富便民小额支付的应用场景,叠加对商户、消费者两端的增值服务,来努力推动从单位用户向个人用户以及行业应用的逐步转型。
①预付卡发行规模有所回升,但普通商超类发卡同比下降。2015年,预付卡发行业务量实现小幅度增长。163家预付卡发卡预付卡机构合计发卡2.59亿张,金额761.4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37%和2.77%;预付卡年均发卡158.90万张,金额4.6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0.36%和4.71%②预付卡受理规模降中有升,他卡受理进一步转向小额便民领域。③特约商户及网点数量稳步增长,商户类型逐步呈特色化。④挑战与机遇并存,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传统预付卡业务正处于发展瓶颈期,许多预付卡机构面临着业务如何转型的困惑。事实上,目前仍有许多细分市场和领域尚未被满足,预付卡可以在这些领域显示身手,行业仍具有较大的业务发展和可塑空间。
已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预付卡机构将逐批面临续展工作,部分经营情况不佳或出现了风险事故的预付卡机构可能因不符合续展条件而退出市场。已实现成功转型的预付卡机构将继续依托自身优势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开展业务,与其他新兴支付方式的应用进行融合,提供专业产业链服务,与电商平台合作,并将与APP应用相结合,逐渐走向电子化道路。①市场规范化运营程度将逐步提升,竞争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②立足支付产业链的特色卡品将逐步成为市场主流。③预付卡与电商业务的结合将更多为持卡人和线下实体商户带来便利。④预付卡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用户体验将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