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卡警示:10种需要警惕的场景
为了加强本市单用途预付卡法规宣贯,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近年单用途预付卡消费市场出现的问题,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向广大消费者作如下购卡警示(10种需要警惕的场景):
1.充值金额越高折扣越大。发卡企业往往用充值越高折扣越大鼓励消费者高额充值。消费者拿出去的是实打实的钱,但未来所谓大的折扣能不能享受到是存在不确定的。单用途预付卡法规明确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消费者要结合自身需求、经济能力、消费习惯等因素适度理性消费,预付卡充值金额不要太大,避免付款后出现实际不使用造成的资源浪费、承担违约金等情况。
2.预付卡时间越长越合算。健身等年卡类预付卡往往通过拉长预付卡年限来提高每张预付卡价格,有的甚至卖终生卡。超长预付卡时间跨度大,期间消费者容易遭遇企业关门退款难等问题,所以不建议消费者购买期限在2年以上的超长预付卡。
3.口头约定、夸大宣传。发卡企业人盯人口头宣传肆无忌惮,天花乱坠,超预期迎合您的各种需求,直到让您不经理性思考,掏钱充卡,却不提供合同和购卡章程等书面保障。
4.购卡合同为统一格式不用看。以预付卡购卡合同为统一格式为名,不经解释,督促消费者随意签署,其实有可能在退卡条件、服务内容、价格约定等关键内容上含不利消费者的霸王条款。
5.转账到个人账户,没有消费记录。有些消费者将钱款转入工作人员或他人的个人账户,不索要发票、消费明细记录等凭证,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就陷入举证难、维权难的困境。
6.价格不公开,随意涨价,降低服务质量。收费项目及价格不对外公示,同一项目不同店员报价不一,收费混乱;卖出预付卡后不经过消费者同意随意涨价,降低商品或服务质量,损害消费者利益。
7.打亲情牌帮忙冲业绩。业务员以“帮忙提高业绩”、“保证效果”“提高折扣”等为名,忽悠消费者反复充值付费,消费者碍于情面难以拒绝。
8.买卡容易退卡难。买卡的时候商家介绍样样好,买好卡消费者想退卡就很难。商家往往找各种理由推诿,或者要把之前的折扣都摊算在退费里,或者以审核为名让你等一年半载也退不到钱。消费者应签订购卡合同,对退卡情况有明确约定。
9.加盟店发卡品牌企业不认账。一些品牌连锁企业加盟店挂着连锁品牌的招牌,但发的卡没有纳入品牌企业统一管理。一旦加盟店关门,品牌企业往往不认账。消费者购卡时务必详细了解门店性质和法律关系,明确发卡的法律主体。
10.发卡商家换“马甲”。买了预付卡后发现商家老板变了、或者店招变了,承接经营者通常不退卡,要求消费者继续充值才可以使用原预付卡内余额,或者不再享受原来预付卡折扣。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要对原发卡经营主体追溯权益,并通过合法渠道维权。如果涉及经营者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消费者应第一时间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