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单用途预付卡行业防疫和复工情况调研报告
当前,各项防疫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同时也要帮助企业尽快复工,恢复生产。为了了解本市单用途预付卡行业相关企业防疫和复工情况的现状,分析困难,以便帮助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对策,在上海市商务委的指导支持下,2020年2月22-24日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通过电子问卷、电话问答等方式组织了本次调研,并完成本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行业分布
本次调研共样本企业350家,其中零售174家(包括实体零售118家、电商40家、实体零售+电商16家)、餐饮67家、住宿12家、美容美发49家、沐浴足浴11家、汽车维修清洗9家、洗染9家、其他居民服务业7家、其他行业(体育、旅游、文化、技术服务等)12家。调查以零售、餐饮、美容美发等重点行业为主,同时涉及10个以上细分行业,说明本次调查体现重点,同时具有一定的行业覆盖面。
(二)规模分布
我们分别从注册资金和年营业收入两个指标判断样本企业的规模分布。
1、注册资金和资本金属性分布
350家调研样本10亿以上11家;1-10亿元46家;5000万-1亿元59家;1000万-5000万元49家;1000万元以下185家。对百联、百胜、大润发、欧尚、携程、国药控股等疫情防控和市场保障的行业龙头企业,我们进行了重点调研。注册资金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185家,超过总样本企业的一半以上,其中也包含个体工商户15家。350家样本企业注册资金共计265.2亿元,平均注册资金7571万元/家。因为几家龙头企业注册资金很高,所以总体拉高了平均注册资金的规模。调研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分布见图2。
同时我们也充分关注外资商业发卡企业的防疫和复工情况。本次样本企业包括外资53家,占调研样本的15.1%,其中不乏百胜、易初莲花、宜家、盖璞、蔻驰等代表性企业。
2、营业额分布
针对2019年度营业额,共有259家企业提供数据。10亿元以上22家;1-10亿元78家;5000万-1亿元31家;1000万-5000万33家;1000万以下95家。259家样本企业2019年总营业额985亿元,平均每家3.8亿元。从样本企业营业额总体上看,1-10亿和1000万以下数量较多,其他数据段分布较均匀,反映目前商业发卡企业的规模现状。
二、员工复工情况
(一)员工数量分布
350家受调企业共有287家企业提供了员工数据,1万人以上4家;5000-1万人6家;1000-5000人16家;500-1000人45家;100-500人52家;100人以下:164家。287家样本企业共计员工92335人,平均每家单位员工322人。样本企业员工数量分布与当前商业企业实际情况较吻合,说明调研具有代表性。
(二)外地员工返沪情况
考虑本次疫情和企业复工与外省市在沪工作的员工春节后返沪情况紧密相关,我们对这一指标进行了调研。共273家企业提供了这方面数据。出于行业管理、分类施策的需要,我们以实体零售、电商、餐饮、美容美发和沐浴、其他进行了行业分类统计。截止到2月24日,各细分行业外地员工春节回家目前返沪比例,实体零售82.4%;电子商务95.4%;餐饮59.5%;美容美发和沐浴54.6%;其他68.8%。总体上,截止到2月24日,商业发卡企业外地员工春节回家返沪率平均为72.7%。分析:
1、从行业分布来看,外地员工返沪率基本能反映行业复工率的现状,电商复工率最高,实体零售随后,然后是餐饮,美容美发复工率较低;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用外省市员工的比例,相对来说,美容美发、餐饮行业外省市员工比例较高。
2、我们是截止到2月24日的数据。从调研来看,2月17日之后一周外省市员工返沪较快较多,这一方面是鼓励复工各项政策出台的效应,一方面企业也都在想方设法帮助外省市员工返沪,如车费企业承担,有些大型企业采取包车等方式接外省市员工返沪,另一方面随着在家时间的延长,员工也有急着返沪上班的迫切心理。相信目前还没有返沪的员工都将在未来半月内陆续返沪。
(三)企业员工复工上岗情况
350家受调企业共有281家提供了员工复工上岗数据。员工复工上岗率是指企业复工上班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复工上班人员包括在家办公等灵活方式上班人员。根据归类统计,实体零售42.5%;电子商务89.4%;餐饮34.6%;美容美发和沐浴 9.3%;其他25.6%。商业发卡企业员工复工上岗率平均41.8%。具体见图7。分析:
1、员工上岗率一个侧面反映商业企业的经营恢复比例。我们看到总体上员工复工上岗率不是很高。美容美发沐浴等行业只有9.3%。说明截止到2月24日,大部分商业企业还没有进入正常经营状态。这对上半年度本市商业乃至整体经济将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接下来尽快帮助企业复工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2、我们对在家办公情况也做了统计。截止到2月24日样本企业在家办公人员占全部复工人员比例14.8%,其中,实体零售14.5%;电子商务29.6%;餐饮14.3%;美容美发和沐浴 4.2%;其他16.9%。在家办公人员中,管理人员、商务人员、技术人员居多。原来在家办公等灵活办公方式都是电商等新兴行业或技术开发公司居多,这次疫情对商业企业员工办公形式、管理考核和在线系统应用一定会带来变革。
3、这里还有一个员工上岗后的效率问题。因为有些上岗是在家办公,有些是到岗值班性质。因为整体商业消费下降,所以员工上岗后的效率比起正常情况下是要打折扣的。也就是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比起上岗率数据,可能还要更大。
4、从行业来看,电商行业因为是线上服务,疫情期间相对经营正常,员工还可以家里灵活上班,所以上岗率较高。实体零售尽管门店开业远远超过一半以上,但上岗率只有42.5%。原因是一方面防止人员聚集单位安排轮流上班,一方面生意清谈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去上班。
5、美容美发和沐浴、餐饮上岗率低主要是企业不具备开工条件,当地管理部门没批准。调研发现,目前经济管理部门很努力在帮助企业复工,但卫生部门、属地管理部门防疫工作一直在层层加码,开业要求越来越严格。象美容美发、沐浴等基本上是全行业没有开门。但这些居民服务业市场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连锁企业也急着开门营业摆脱经营困境。所以,政府、协会和企业如何共同努力,因地制宜、精细到个案做好防疫工作,满足开业要求,尽快开业,这本来是一件事情,不是多头负责的两件、多件事情。
三、企业防疫复工情况
(一)企业复工情况
共350家受调企业,没有受春节和疫情影响正常经营(没停工)的23家,占6.6%;过春节后2月24日之前已经复工(不含没停工的单位)251家,占72%;计划2月24日-3月15日复工的25家,占7%;不确定复工时间51家,占15%。截止2月24日,受调企业已经复工率78.8%。说明:
1、这里企业复工的概念是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单位,开始有人开门上班并进入经营状态。有可能是一个集团、连锁企业总部有人上班启动经营,有可能只是一部分门店开门经营,也有可能门店部分人员上班,处于半经营状态。所以,这里企业复工率,只是一个企业是或否处于经营状态的指标。
2、总体上企业复工率较高,而且2月17-24日这周复工较集中。街边商业企业开门多了,马路上行人车辆也多了,都可以让人明显感受到商业企业处于快速复工的节奏中。
3、正常经营(没停工)企业主要是保障市场供应的商场、超市、电子商务企业,期间不排除营业时间缩短、只开放部分商业等防疫和过春节措施。
4、51家不确定复工时间主要为体育、文化、美容美发、沐浴等行业企业。企业是很想复工的,但不确定当地政府管理部门何时和如何批准开业。
(二)网点开业情况
350企业中,有322家企业提供了全国和上海网点开业情况数据。322家企业全国网点共44235家,截止到2月24日已经开业33407家,占75.5%;322家企业在上海网点共9145家,截止到2月24日已经开业6042家,占66.1%。说明:
1、网点开业率,相比于商业企业复工率,更能反映市场的恢复情况。总体上,网点开业率数据趋好。
2、上海的网点开业率低于全国网点开业率,一方面上海网点受外地员工到岗、物流配送等影响更大,一方面上海防疫措施和复工批准更严格。
3、从行业来看,网点开业率较高的为住宿、零售、洗染、汽车服务;餐饮开业率较高,但目前门店生意较少,主要是外卖服务;美容美发、沐浴等网点开业率较低。
(三)企业防疫情况
350家受调企业共217家企业提供数据,防疫成本估算总计8.2亿元,平均每家388.9万元。
1、217家企业2019年营业额827亿元,防疫成本估算占2019年营业额的0.99%。如果以商业企业4.5%净利计算,本次疫情商业发卡企业直接用于防疫成本用去2019全年净利润的22%,还有间接成本和其他影响不算。217家企业员工共计72346人,摊到每个员工的防疫成本为1.1万元/人。可见,企业的直接防疫成本的确是很高的。
2、调查发现,企业防疫成本除了口罩、消毒、体温计等物资,更大的成本是员工、场所、商品、顾客的防疫管理、流程改造、区间隔离、食堂改造、社会不配套后的物流设施添置、员工隔离设施、员工隔离日常费用、场所和商品的日常消毒等。
3、尽管企业大多会尽快复工,但防疫工作还会延续相当时间,是不能放松的。除了直接防疫成本,因防疫需要员工也会损失工作效率,还要满足对商品、场所、顾客的防疫要求,企业的经营成本一定会增加。所有,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管理,开源节流,一方面政府要在税费等方面更多支持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预计
(一)营业额影响预计
350家受调企业就疫情对企业经营2020上半年的影响和2020全年的影响进行了预计。
1、上半年影响预计,营业额减少34.2%,其中,实体零售-31.5%;电子商务+15.4%;餐饮-42.6%;美容美发和沐浴- 36.3%;其他-32.6%。具体见图10。
2、全年影响预计,营业额减少16.2%,其中,实体零售-16.5%;电子商务+18.4%;餐饮-23.6%;美容美发和沐浴- 15.1%;其他-9.2%。具体见图11。
3、总体看企业预计疫情对企业经营影响非常大,最直接的结果是营业额大幅下降。但企业经营成本不降反升,会导致企业盈利下降或亏损。除了因疫情做不到春节和2月份生意,餐饮企业还担心疫情会部分改变市民的就餐习惯,特别会减少商务、聚会等餐饮消费。
4、电子商务保持2019年的增长水平。一方面疫情培养更多线上购物的习惯,一方面疫情导致整体商业消费下降、短期内物流配套跟不上等问题。电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成本也越来越高,电商本身也面临技术、管理、模式的升级问题。
5、尽管传统商业全年营业额预计还是会下降,且幅度不小,但基本判断2020下半年经营会大大好于上半年,因而会部分冲抵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全年影响。第一,下半年疫情之后消费会反弹;第二,国家出台密集政策措施促进市场消费,降低企业费用,会在2季度之后慢慢体现效果;第三,每一次危机之后必然会带来商业自身的革命,包括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诞生,来催化新市场;第四,目前企业预计,多数带有受伤之后的悲观情绪,也有希望国家更多政策支持的成分,所以,导致企业预计会偏悲观。
(二)企业发卡预期
313家企业就疫情对企业单用途预付卡市场总额(发卡总额)2020上半年的影响和2020全年的影响进行了预计。
1、上半年影响预计。平均发卡总额预计减少38.1%,其中,实体零售-32.9%;电子商务+6.1%;餐饮-48.3%;美容美发和沐浴- 41.4%;其他-31.8%。
2、全年影响预计。平均发卡总额预计减少24.7%,其中,实体零售-12.3%;电子商务+22.5%;餐饮-35.8%;美容美发和沐浴- 37.7%;其他-16.9%。
3、从图10和图12、图11和图13比较,单用途卡市场总体上与各行业市场景气完全正相关。
五、问题和建议
(一)企业防疫和复工碰到问题和建议
1、问题。针对企业防疫和复工碰到的主要问题,224家企业提供了调查数据。经过整理,以下8个问题反映率达到20%以上。主要问题和企业反映率分别为(具体见图14):
1)口罩、消毒、体温计等防疫物质缺乏:72.5%
2)老员工不上班要付工资加上房租等成本高: 69.6%
3)生意清谈,开业成本高: 66.5%
4)运输物流跟不上,进货困难:59.7%
5)现金流困难:35.9%:
6)人员返沪后隔离时间长成本高:29.4%
7)复工政府(街道)不批准:27.7%
8)政府不准裁员:20.0%。
2、建议:
1)帮助企业解决急需的口罩。防疫物质缺乏排名问题第一,224家企业有163家反映,反映率达到了72.5%。防疫物质中口罩最为紧缺,有132家企业(见企业名单和口罩缺口数量清单)急需口罩帮助企业复工,但目前口罩基本被政府管控,没有市场渠道。企业希望政府或协会能尽快帮助解决。
2)制定针对商业企业的专门扶持政策。针对涉及房租、资金、复工批准等问题,一方面市政府已经出台28条和36条,各区政府也有相应政策,但是,除了税收、员工交金等普惠政策,感觉针对商业企业政策相对较少,在保证市场供应、货源组织、物流、商业设施改造、防疫物质采购、开店奖励等方面建议制定针对商业企业的专门扶持政策。
3)现有政策要落地到商业企业。目前根据政策商业企业的房租优惠很难落地,贷款等因为缺少固定资产抵押也很困难。
4)尽快批准企业复工。属地管理部门要帮助企业防疫物质采购,指导企业满足复工条件,简便企业复工审批。
(二)针对预付卡经营和监管反映问题和建议
1、问题。针对预付卡经营和监管问题,276家对接发卡企业提供调研数据。经过整理,以下8个问题反映集中。主要问题和企业反映率分别为(具体见图15):
1)发卡越来越困难:55.6%
2)资金存管或保险成本太高:53.7%
3)保险不让买,银行存管对企业现金要求太高:43.2%
4)政府对信息不对接企业没有查处: 32.6%
5)市民对信息对接的知晓度和认可度不高:26.7%
6)信息对接不方便:25.4%
7)同业恶性竞争,做坏了预付卡:24.9%
8)对预付卡缺少正面宣传:22.6%
2、建议:
调研反映问题,除了市场因素、企业经营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法规宣贯难、宣传不够、行业自律没跟上等。
1)在法规要求基础上,政府、协会、服务机构、企业要协调作战,充分利用协同监管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协会、银行、保险作用,针对上报资料、信息对接、资金存管、保险、存量卡管理等方面,逐一梳理,各个击破。要尽量简化便利,降低企业成本,从而让发卡企业纳入政府监管的数量有大的突破;
2)执法跟进,对不良企业形成威慑;
3)社会共治。利用行业龙头企业、相关活动等各个角度多宣传预付卡,利用淘宝、美团等平台、媒体监督等对没有信息对接企业形成制约,从而形成预付卡政府监管和合规诚信经营的正向引导。
4)发挥协会作用。通过信用治理、为企业提供信息对接服务等,加大行业自律和服务。
结论
本次疫情对预付卡经营等商业企业已经产生巨大影响,影响时间和程度目前还很难估计,但未来发展总体乐观。企业要从最坏打算,努力做好复工生产,同时谋求创新发展。政府应该制定对策,狠抓落地,努力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2020年本市单用途卡市场除了疫情和消费市场的影响,还将受政策监管的影响,同时受到自身经营模式和行业信誉的困扰,所以单用途卡行业急需升级经营模式。我们希望政府、协会、机构、企业各方共同努力,在预付卡的法规宣贯、行业自律、信用建设和龙头企业引领等方面取得突破,让预付卡行业回归商业属性,健康发展。